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忘不了的下喇叭

           忘不了的下喇叭


       岁月悠悠,光阴荏冉,不知不觉离开山阴已经数十载。数十年来,我们始终未曾忘记青春岁月里的那段插队生活,那是我们人生历程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1968年10月,随着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我们大同市知青来到了山西省山阴县下喇叭公社下喇叭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从此开启了我们的知青插队生活。站在贫瘠的土地上,面对简陋的生活环境,我们义无反顾,年少的我们只有兴奋和新鲜,在广阔天地锤炼一颗红心是我们每个年轻人的理想。
      60年代的农村,生活普遍贫困,物质馈乏,劳动繁重,然而,淳朴敦厚的乡亲们从不叫苦叫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我们与乡亲们一起上工,一起干活,学会了耕种犁地、割麦碾场等许多农活技能。
     1969年,村党支部号召全村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当时从知青里挑选我做宣传工作。因那时的下喇叭村还沒有通电,就发给我一个铁皮大喇叭,每天晚饭后,我就站在村囗最高处,右手举着喇叭,左手拿着报纸,朝着村里的方向大声朗读当天报纸上刊登的新闻和毛主席语录。与我同去的还有一位女孩,十四、五岁,是本村支书的孙女,性格腼腆,普通话讲得不标准,开始不敢读,我就鼓励她,纠正她的发音。她的领悟力很好,进步很快,渐渐地敢读也会读了。记得那时,我们还经常走进田间地头,以二胡板胡合奏、唱歌、跳舞、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乡亲们表演各种节目,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尽管初到农村时,生活条件的艰苦、田间劳动的苦和累对于我们这些自幼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来说,会有种种的不适应。但是,正是这种艰苦的生存环境和繁重的体力劳动,磨炼了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意志,铸就了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顽强精神以及在此后的人生岁月中,面对任何困难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坚韧品格。
     三年的农村插队生活,让我们走进农村,贴近土地,切实感受到了当年中国农村的贫穷落后,深切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与不易,而他们在艰苦环境中战天斗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是深深地感染并激励着我们。同时,也收获了友谊与温暖,村干部和乡亲们对我们的热情关照和多方帮助,让我们体会到了家人般的亲切与温暖。14位知青同学每天同吃同住同劳动,几年的朝夕相处,甘苦与共,让我们彼此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情同手足,亲如一家。
      三年的知青生活有辛苦有泪水,更有收获和欢乐。如今,回头想想,那段知青生活是我们人生历程中一段非常珍贵而又难忘的经历。直到今天,每每忆起,仍会对那些勤劳质朴、真诚善良的乡亲们心存敬意与感念,仍会对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的知青同学怀有一份家人般的情意与惦念,而对于那片曾经挥洒过我们青春与热血的土地,更怀有一份深沉的情感与眷恋。
      2013年9月,塞北高原金秋送爽,恰逢我们大同知青喜迎下乡插队45周年纪念日,怀着期盼已久的喜悦心情,我们相约重返山阴,回到下喇叭村看望那里的父老乡亲和学校师生,重温当年的插队生活,感受浓浓的乡音乡情,感受农村翻天覆地的新发展与新变化。
     下喇叭一一我们永生难忘的地方。

                   原广钦
      2020年12月3日写于珠海


      原广钦,1968年初中毕业,1968年10月插队落户在山西省山阴县下喇叭村,退休前在山西柴油机厂工作。




                             2020年12月3日
                                  写于珠海

微信回复:
Longsh  @南迦巴瓦    同一个年代的知青  


吕香梅    @南迦巴瓦   写得真好欢迎先生有机会再回下喇叭看看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