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山阴县党的群众路线“六大现场教育基地”介绍

山阴县党的群众路线“六大现场教育基地”介绍


时间:[url=]2014-05-12 08[/url]:06来源:朔州日报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http://www.sxrb.com/sxxww/dspd/szpd/xq/3830223.shtml



  在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前期,中共山阴县委为使活动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决定把口子梁村彭云扎根山区服务群众、古城乳业集团四十年艰苦创业倾情富民、白坊村北京知青情系第二故乡、康庄村“同心井”、南口前村荣誉村民下乡住村帮扶群众和东辛庄村刘幸烈士挺身而出舍己救人“六大现场教育基地”作为载体和平台,用这些载体讲好山阴故事,用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让全县党员干部现场感受身边典型的人格力量、群众观点、宗旨意识和爱民之心,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学榜样、赶先进、提境界,形成在服务群众中看作为、比建树、争一流的良好风尚。大山深处的“当家人”
    彭云,原下喇叭乡口子梁村党支部书记。2011年12月5日,因高血压加上工作劳累过度导致脑出血不幸去世,年仅51岁。
    在村子里,他是最大的“官儿”,却又是村里最贫穷的。谁有困难张口,他有求必应。从无偿、贴钱照顾五保户老人,再到帮助乡亲们耕地、拉庄稼、碾场,他总是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彭云的家里也很拮据,照顾5个兄弟妹妹,供养3个孩子读书,住着五间破窑洞,家里至今还摆着一个黑白电视机,做饭用的是手拉风箱。养了一辆四轮车,钱没有挣下,倒是贴出去不少。他长年穿的都是别人替下的旧衣服。他从小就患有疝气病,年轻时患上肺结核,中年又患上高血压,有时病情发作,疼痛难忍,但他舍不得花钱治病,总是一拖再拖。
    在群众眼中,他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好党员、好支书。多年来,他一直坚持不懈为村民义务拉水,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严寒,始终不曾间断,仅四轮车就更换了4辆。对于一些年老体弱的村民,他都会把水亲自挑到他们家里。2011年,口子梁村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冰雹灾害,他用自己的四轮车亲自把救济面、救灾种子运回村里,并逐门逐户给乡亲们发放。
    口子梁村山多地少、广种薄收,该村百姓一度时期连温饱都难以解决。1995年,他在全村率先引进新品种,用自家土地作试验田,并采用旱作技术,当年的胡麻和土豆产量就达到了全村最高。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改种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村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2011年,他又因地制宜提出发展畜牧业、种植中药材的想法,带头养了3头肉牛、25只羊,并和副乡长徐晓圆商量一起去内蒙古考察中药材种植,不想竟成了他未能了却的心愿。22年来,彭云一心扑在工作上,留下的是对群众的大爱,对家人的愧疚。22年来,彭云用责任温暖着小村百姓,用深情感染着一方土地,用无私挺起了大山的脊梁,用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无私和忠诚。他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是村民们永远的贴心人,也是党员干部学习的好榜样。
    点评: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到最好就是不简单。彭云同志坚守大山一隅,把生命献给了农村和一方百姓,也把对党的忠诚铭刻在了大山之上和群众心中。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之际,我们的党员干部学什么?就是要学习彭云同志这种担当、坚守、为民、忘我的精神。久久为功的“富民梦”
    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四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乔九崇、郭俊等基层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经历几代人不懈努力,发展成为山西省最大的集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销售、科研、商贸于一体的乳制品专业生产企业,成为以农载牧、以牧富民、种养加循环发展的龙头企业。1973年,胡疃村党支部书记乔九崇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从一辆小平车、一头毛驴、七头奶牛开始,在历经千辛万苦、酸甜苦辣,饱尝创业艰辛,于1997年成立了山西古城乳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山阴县第一个把社办企业办成全县的骨干企业,同时也成为了全省首家乳品集团公司。2008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古城乳业集团蒙受了重创,资金链断裂,企业负债累累、几经易手、频临倒闭。如何拯救古城集团?政府担忧,社会忧虑,奶农忧心。2010年2月,一直经营煤炭企业的原玉井镇米庄窝村党支部书记郭俊,毅然投身到已困难重重的古城乳业集团,多方筹资为企业清理2亿多元负债。同时,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上马新项目,在短时间内就使企业走出了困境,并实现了成功转型,2013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7800万元,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在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下,全县奶牛乳品业也实现了快速高效发展,成为全国奶牛、乳品生产示范县。全县粮——牛——奶、畜——沼——菜两大“白色”产业循环链条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提升。全县奶牛存栏达8.5万头,占全市一半、全省四分之一,每天约有200多万元奶款进入农民腰包,农民人均畜牧收入位居全省第一,受益农户涉及朔州、忻州、晋中、吕梁等市县15万户,奶牛乳品业已经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也成为全县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
    点评:找路难,行路难,开路更难;创业难,守业难,拓业更难。古城乳业40多年的创业发展史,是我们党坚持执政为民、践行服务宗旨、推动科学发展的一个缩影。乔九崇在一张白纸上白手起家,艰苦奋斗,培育了一个产业;郭俊在古城乳业几经易手,濒临倒闭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拯救了一个产业。他们是古城乳业的功臣,是白色乳品产业发展的旗手,是我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典型,是当代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俺们村里的“北京人”
    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同年12月24日,山阴县迎来了北京四中和北师大附中的400多名中学生,他们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的乡情、友情、亲情。其中白坊村就有27名这样的插队知青。40年来,知青们时刻关注着他们曾生活、劳动了七年的第二故乡。他们经常回归故里,“反哺”养育之恩,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家乡”和“亲人们”难以割舍的牵挂。他们先后多次筹资为故乡办企业、盖学校、修道路、定规划、绘蓝图,圆了第二故乡一个又一个百姓的梦。
    多年来,白坊知青们不仅关注着家乡的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还关心着乡亲们的生活环境。2002年,白坊知青们再次为第二故乡筹资40多万元,修了一条全长1351米的主干街道,并对全村进行了绿化美化。从2002年至今连续12年,他们每年都要为父老乡亲们捐赠白面、大米、棉大衣、学习用具、电脑、电视等物资。他们还无微不至地关怀着白坊村的下一代,相互约定每年为“雁杰学校”的困难学生捐款2万元,资助他们完成学业。这一桩桩、一件件热忱奉献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已传为佳话。
    虽然40年过去了,北京知青在变,山阴在变,整个中国在变,但北京知青和山阴父老乡亲的浓情厚爱从未随时间的流逝而褪色。这份情意不仅是北京知青永远的记忆,也是山阴人民永远的记忆。
    点评:40年前,一群北京来的小伙子和小姑娘们与白坊村和村民们走到了一起,40年来,他们倍加珍惜这种缘分,40年后,他们的感人事迹已经凝结成一种知青精神,就是坚持群众路线,为人民谋利益的精神。
    千里之外的“甜水梦”
    40多年前,北京知识青年赵杰兵与其他知青们来到了山阴康庄村插队落户。康庄村位于黄花梁脚下,到处是白茫茫的盐碱滩,村民们祖祖辈辈喝的是苦咸水。喝甜水成为了康庄人和知青们的共同梦想。早在1971年,赵杰兵建议打一口甜水井,可是钻了100多米的地层,却没见到几颗水星星,这给在康庄村插过队的知青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难忘康庄知青岁月、牢记人民养育之恩”。多年来,北京知青对于康庄人民的感情不仅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减少,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厚重。回馈乡亲、感恩故乡,成了众多知青一生的梦想、追求和期盼。“甜水梦”,既是康庄人的梦,也是这些知青们的梦。2011年,圆梦之旅再次启程,原国家保监会纪委书记赵杰兵抱病四处奔走,倡导知青筹资,动用了顶尖水利专家,聘请了一流的打井团队,经过近60天的苦战,300米深的水井终于抽出了白花花、清凉凉的甜水。人们把这第一口甜水井称之为“同心井”。“同心井”不仅圆了知青们的甜水梦,也圆了康庄人的幸福梦。
    一口井供水,如果出现问题,全村将再次“断水”,如何保障康庄人能持续不断地喝上甜水?抱着这样的念头,康庄村又打了一眼甜水井,被命名为国机井。在解决了饮水之困后,赵杰兵建议要组建一支打井队,既可以服务缺水村庄,又可以为村里开辟一条就业的路子,此举得到了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鼎力相助,捐赠了一台价值186万元的车载600型钻机。
    拳拳之心,赤子之怀。有人说,知青对第二故乡的热爱和第二故乡对知青深厚的恩情就像一杯浓茶,或是一首深沉的诗,需要我们细细品味、思索,感受其浓浓的情感。当年他们满怀淳朴、执着、热情和理想,现在他们仍然情系康庄、念念不忘“第二故乡”,他们心系群众、始终不改为民务实的公仆情怀,殚尽竭虑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以心无旁骜的执着、百折不挠的毅力、奋发有为的干劲,为推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点评:同心井水甜又醇,党群鱼水情意深。“同心井”流露着的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和一种担当。在我们筑梦、追梦、圆梦的过程中,我们同样也需要这样的高尚品德和为民情怀。有此,谱写“中国梦”的山阴篇章指日可待!


为了使群众也像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和走上水泥路,从2006年9月开始,他与市县领导联系沟通寻求支持成功后,发动广大群众人人参与、共同出力,并亲自参加了义务劳动,于当年便完成了户户通自来水和街道硬化工程。饮水工程投资20多万元,铺设主管道2000多米,入户管道1300多米,解决了90多家农户和100多头大牲畜、1000余只羊的饮水问题;街道硬化投资50万元,修建了2.5公里水泥路、2公里的公路,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
    兴学育人、造福后代。吕日周住在村里经常光顾的就是学校,当他看到原来的学校破烂不堪时,就给相关部门写信改造学校,与市县领导一起召开现场办公会,市县两级投资12万元,新建了6间宽敞明亮的教室,并帮扶解决了学校建设和教师工资等问题。2013年10月30日,为加快全村致富步伐,他专门联系省国土资源交易事务中心为全村捐款20万元,用于村民养羊致富,并专程赴内蒙挑选优质种羊184只送到了村里。多年来,每逢过节,他都要抽出时间来自己的“故乡”,对百姓问寒问暖,先后几次给村民带来取暖煤、食用油、白面、大米、月饼、衣物等生活物资和健身器材等文化娱乐设施。
    点评:一本“荣誉村民”证书拉近了一个省级干部和一个偏远山村的距离,一种“公仆情怀”架起了一位省级干部与普通村民的“连心桥”。我是谁、依靠谁,我来自群众,依靠的是群众。为谁我受累,为谁我洒汗,为谁我微笑,为谁我流泪,什么在我心中最宝贵,“荣誉村民”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刘幸,河北省抚宁县小山头村人,1965年参军后驻扎在山阴县东辛庄村附近。1967年8月10日,雁北地区连降暴雨,百年不遇的大雨下了整整16个小时,黄水河里洪水猛涨,东辛庄村一片汪洋,全村190多户人家被洪水淹没,720多名群众性命危在旦夕。驻地部队为了保护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全力投入抢险救灾。
    连队领导原本让刘幸留守,但他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好后,加入了抢险队。同班战士王锦洲问他:“抢险队里没有你,你怎么来啦?”他果断地回答:“人民需要,我就要来。”到达援助地点后,刘幸急忙脱去衣服,和战友一起跳进了激流,汹涌的洪水把抢险的勇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时间一分一分地延长,饥饿、疲劳、寒冷也一步一步地逼近,刘幸又累又饿,但他丝毫没考虑个人的安危,仍然继续同洪水搏斗,抢救落水群众。当他看到一位老大爷跌倒在水里时,急忙向老大爷冲去,不慎一跤摔倒,砸在树叉上,胸部被树叉刺破,鲜血顺水直流。他强忍着伤口的剧疼,在洪水中连续奋战了11个小时,连续抢救了29名群众。救完最后一名群众,刘幸耗尽体力,一脚踏空跌入洪流,被无情洪水夺去了22岁宝贵的生命。
    刘幸牺牲后,东辛庄村村民无不含泪祭奠,追思英烈忠魂。为了纪念这位平凡而伟大的英雄,教育子孙后代,家家户户家里都摆放着他的遗像,而且每逢清明节都要去烈士陵园扫墓祭奠,山阴人民把东辛庄还改名为“刘幸庄”。被他救出的出生不久的小女孩,专门起名叫“爱军”。部队追认他为中共党员,记一等功,召开了纪念会,宣传他的感人事迹。同年11月20日《山西日报》报道了刘幸的英雄事迹。刘幸的事迹也被载入《山阴县志》和《山阴英烈》。山阴县委、县政府在刘幸牺牲的地方,埋藏他的衣冠和生前的一些遗物,建造烈士碑亭和烈士园陵,永远铭记英烈事迹。
    点评:青山有幸埋忠骨,河水绵绵诉真情。人的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人民需要而奉献生命”的精神更可贵。正如他在日记中写到:“我要做泰山顶上的青松,暴风雨中的雄鹰”和“生命属于党,青春献人民”。铸就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刘幸烈士那种“人民需要,我就要来”的精神,需要那种博大胸怀和无私无畏的浩然正气,需要那种坚定信念和孕育生机的正能量,永远召唤和引领着一代又一代的山阴人弘扬先烈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六大现场教育基地”是山阴县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高度契合,是一本本鲜活生动的“教材”,是一面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唯有让这些精神释放出“红利”、转化为动力,山阴的明天必将会更美好!

责任编辑:马富瑞


发自我的超级手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