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那些为缅共冲锋的知青们,失去国籍下场悲惨

那些为缅共冲锋的知青们,失去国籍下场悲惨

文革期间,一群被输送到云南的老知青,怀著切·格瓦拉一般的骄傲,加入了缅共,在缅甸的热带叢林中进行了15年的战争生涯。





文革期间,一群被输送到云南的老知青,懷着切·格瓦拉一般的骄傲,加入了缅共,在缅甸的热带丛林中进行了15年的战争生涯。




当1989年最后一个知青怀着壮志未酬的心境,带着被战火创伤的肢体回到国内,这场历时20年、国家耗资300个亿的中国知青运动到此就终结了。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现在,在距缅北“果敢国门”不远的一座小山上,仍然保留着一座鲜为人知的“烈士陵园”,是当年“缅甸共产党果敢县委员会”为“缅共人民军”死亡官兵所建。其中不少死者是来自中国的知青。


中国知青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动荡的年代把他们的青春一卷而去,留下的只是创伤、磨难、迷茫和痛苦的回忆。

(源自网络)


责编 / 西子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欢迎原创作品投稿:tg@ccf.org.mo

稿酬+赞赏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他用一个月的时间,流浪到了萨尔温江以西的九谷,又在中国边境畹町镇,花二十元钱买了个假通行证,最终偷渡回国,抱着儿子登上了开往昆明的长途客车。回国路上,他又一次跨过了孟古河。

图为1985年的王曦全家福照片。后排居中者为王曦。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中国不再公开对缅共给予支援,而这些知青因为自愿输出革命,已经失去了中国国籍。当初,加入缅共时,还有人问:“革命关系能转到国内吗?”,现在都成了泡影。至于他们如何恢复国籍,归国安置,均无人提起。

直到1980年,中国才开始正视这些缅共老兵的性质、身份和退伍回国问题,并且出台了一个并不尽如人意的接纳、回归政策。

不过,见到这条政策时,王曦哭了,如同无人认领的孩子找到了亲娘。此后,为了办好手续,名正言顺的脱离缅共,王曦经历了耗时三年的漫长等待。一边等,一边打仗,好几次险些命丧黄泉。为了全身而退,他只好一走了之。1985年,在离开故土15年后,王曦抱着两岁的儿子来到了浊浪滔滔的缅甸楠佧江边,留影为证,开始了逃亡之旅。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大部分知青战友已经逃了回去。但像王曦那样家庭背景太糟糕的,成了坚定分子留了下来。

1976年毛泽东主席去逝前后,中国派往缅共的军事顾问组,分批分期的撤回了国内。送行时,知青们的哭声响彻孟古河,从此,他们成了没有国籍的人。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滇缅路上,老知青们从车窗里探出头来,冲在异国一侧小路上独行的新知青喊道:“喂!替别人当炮灰的同胞们,回头吧,我们有救了。”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林彪事件之后,国内的知青政策也开始松动,招工、招兵、上工农兵大学、走后门回城之风渐起,外五县知青开始寻找新的人生变革之路。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为此,缅共还为每个献身者出具了一张类似“革命军人身份证”的证明文书。图为证明文书。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该报告还特别强调了国内对“中国人自愿参加缅共的问题”的态度和政策,并说在70年8月,中央军委已下达文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参加缅共牺牲的同志,其家属与解放军待遇同等。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1970年12月底,中断了三年多的中缅两国外交开始有了恢复迹象。知青们尴尬的发现,阵前的奈温政府已被中国接纳。为此,缅共军区中方顾问组首长郭副政委,向部队作了内部报告,强调中国对缅共的支持不会改变。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有的说5000,有的说2000,无法统计。一位曾经在金三角征兵站工作多年的游击队干部回忆说:最多一天曾经创造日接待中国知青600人的纪录。据非官方材料透露,仅下乡高峰的1969年5至8月,参加游击队的中国知青达千人之多。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1968年中国出版了《格瓦拉日記》,不知有多少中国知青怀揣着它或是手抄本投身异国,到底有多少人跨过孟古河,奔赴了缅甸战场。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娘子连有百十号小姑娘,她们要么抬着伤员,要么背着几十公斤重的高射机枪,和男人们一样冲鋒在前。在缅共的历次战役中,都是知青连队打頭阵,他们高大、勇猛、忠诚、狂热,牺牲前高呼着“毛主席万岁”,创造了一个个“黄继光”般的英雄传奇。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在303特务营,老高三知青较多,都颇有书香子弟风度,被称为“秀钉子营”。3031营,华侨知青和昆明知青各半,昆明知青中又以在瑞丽下乡的知青为主,他們背倚瑞丽江,在自己家门口打仗,被称为“门坎猴”。3032營,大多数都是初一至初三的四川人,他們特别能喝酒,人人的性格都被熏陶得和60度的老包谷酒一样火爆刚烈,俗称“火枪营”。3033营的昆明知青常年累月钻山沟打游击,都是些不修边幅,神头二五的老兵油子,被称之为“痞子营”。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