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国之重器 北理制造 | 吴锋院士

国之重器 北理制造 | 吴锋院士[url=]鸿材书院[/url] 1月4日



人/物/介/绍

吴锋,男,1951年6月出生,北京理工大学杰出教授,能源与环境材料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求是书院院长。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清洁能源领域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新型二次电池与相关能源材料的研究开发工作。

在Adv. Mater.、Nature Commun.、Nano Lett.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420余篇;主编学术著作2部,参编多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1项。2014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被国家科技部聘为973新型二次电池项目连续三期的首席科学家;被美国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兼任国家高技术绿色材料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会成员,国家工信部新能源汽车准入专家委员会委员;连续13次担任中美电动汽车与电池技术研讨会共同主席,7次担任动力锂电技术及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主席。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吴锋老师采访

吴锋院士很少在报纸、网络、电视上出现,但在高层技术论坛、国内外学术会议、学生课堂、实验室却能捕捉到他忙碌的身影。由于劳累过度,吴锋老师前些日子患心脏病住院,与死神擦肩而过。现还在治疗休养期间,不能当面采访他,因此我们采访了吴锋老师得意门生之一的陈人杰教授,通过陈老师来了解吴锋老师有关情况。


01

作为一个老师

吴锋老师是一位非常慈爱的老师,对学生特别好,他不仅是简简单单的传授知识,而且对学生的思想、生活都非常的关心。吴锋老师的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他的关爱,他关心学生的成长,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他更多是扮演着一个父亲的角色,把所有的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培养,热心为许多毕业生的工作和出国深造牵线搭桥,受到学生们的衷心爱戴。

02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

吴锋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渊博、思路开阔和认真勤奋,他总是教导学生要开拓思路、敢于创新,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一些非常新颖的想法。他能够为人师表,经常会废寝忘食的批改论文和撰写报告。创新和勤奋是一个优秀科研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吴锋老师在这方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03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

对于祖国,吴锋老师一往情深。他早在自己20岁生日的时候就写下了“六亿同胞笑中生,从小珍爱五星旗,……江山壮丽非凭纸,应以汗血表衷意”的诗句;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年轻教师成长为我国新能源材料和电池领域的著名专家,与他牢记“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以无私的奉献和不懈的努力实践着一个理工赤子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密不可分。

“能者多劳,智者多忧。”吴锋自1987年被国家科委选聘为国家“863”计划功能材料专家组最年轻的专家,走进新材料领域以来,加在他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1993年2月,他参加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主持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作为主要发言人之一,他提出把“增强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加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他的建议得到了重视和采纳,这句话最终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他连续当了5届国家863计划的专家(4届新材料,1届电动汽车),3届国家973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把自己的美好年华都贡献给了祖国的科技和教育事业。


他/人/及/自/我/评/价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吴锋常说自己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他的团队。

他身边的人们说:“吴锋是一个甘为事业赴汤蹈火、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人。

他说自己最大的乐趣之一是和朋友、学生们讨论问题,最大的心愿是学生能够超过自己,为祖国、为科学做出贡献。

他非常欣赏当年插队时读到的一本书中,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内森.海尔临刑前的最后一句话:“我唯一的遗憾是只能为祖国贡献一次生命。”40年后当他访问美国耶鲁大学时,第一件事,就是按照那本书中所说,寻找到在那椭圆形美丽校园里镌刻的这句名言,在内森.海尔的塑像前,他伫立许久,终于圆了多年的一个梦。

他多次叮咛学生,不论今后在哪里,在什么岗位上,都不能忘了祖国,要为国争光,为国奉献。他至今已培养出60多名博士和50多名硕士,其中十多人已晋升为教授,多人已成为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他所领导的863和973研究团队成员中有不少人已成为我国二次电池与新能源材料领域的领军人才。

TOP

所/获/荣/誉

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12项省部级科技奖和国家科技部授予的863计划突出贡献奖;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国际电池材料学 会(IBA)科研成就奖,2014年获国际电化学学会(ECS)颁发的电池技术成就奖,2016年获国际车用锂电池协会(IALB)首次颁发的终身成就奖;被授予北京理工大学师德标兵和中国电池行业特殊贡献专家等称号。



我们知道,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是波士顿唯一一所公立大学。他们有优秀的教职员工和颇有造诣的学生,在各种城市问题创新研究中,颇有声望。

2014年吴锋被这所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他在欢迎晚宴上的讲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该校教务长的赞扬。在那以前,该校荣誉博士学位的获得者有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金融分析家和教育家、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罗莎贝斯•莫斯.坎特,物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利昂.莱德曼等各界精英、学者,而吴锋则是该校第一个获得此项荣誉的来自中国的学者。

吴锋院士的成绩有目共睹。这些年来,他还先后被中科院化学所、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聘为兼职教授。



1

吴锋老师是中国镍氢电池研究和产业化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为了使中国镍氢电池产业迅速赶上世界水平,在“八五”和“九五”期间,作为“863”计划重大项目“镍氢电池生产关键技术与成果转化”和“镍氢电池产业化开发”的负责人,他受国家科委委派,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863”镍氢电池中试基地和第一条镍氢电池自动化生产示范线,带领团队攻克了镍氢电池产业化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是多项发明专利的第一发明人,并主持制定了多项相关标准,实现了产业化关键技术的集成,加速了我国镍氢电池产业化的进程。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同志在写给中试基地的贺信中指出:“以镍氢电池的工程化技术为重点…,探索一条中国高技术产业化的路子,是一件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大事”。


2

吴锋老师是我国锂离子电池研究最早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之一。

“七五”期间他作为责任专家组织了我国“863”全固态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的研究,该专题负责人为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陈立泉研究员(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国新型锂二次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1990年他又通过调研接受了查全性院士和吴浩青院士的提议,不失时机地建议将锂离子电池研究列入了“863”计划,这对发展我国锂离子电池和相关材料的研究和产业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他长期从事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提出了多角度、系统提高电池安全性的思路,他和他的团队发明了高强度复合隔膜、热关闭隔膜、具有阻燃性和电化学兼容性的电解质体系和热稳定性良好的电极材料;采用咪唑啉酮类离子液体作为电解液功能添加剂,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温度适应性,是多项锂离子电池新型材料发明专利的第一发明人。他提出通过系列关键材料的协同作用提高电池安全性,率先提出电池系统安全阈值边界的概念,带领团队开发出相关识别与控制技术。他还带领团队发明并研制出具有异质结构的新一代富锂锰基无钴正极材料,通过纳米尖晶石包覆获得了容量和倍率性能上的双重改善。


3

吴锋老师作为首席科学家,2002年主持了我国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相关基研究”项目,提出采用多电子反应体系实现电池能量密度跨越式提升的创新思路,拓展了电池材料研究的视野,带领团队针对轻元素化合物多电子反应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了金属硼化物、硅复合材料、硫复合材料等具有多电子反应特征的电极新材料,攻克了高能电极材料与功能电解液的适配性难题。2009年和2015年他连续三届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了“973”计划“新型二次电池及相关材料的基础研究”项目,基于轻元素多电子、多离子反应理论研制出能量密度达460Wh/kg的多电子高比能锂硫电池;成功实现了铝离子的三电子嵌入反应,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相关机理,被德国著名电化学专家Passerini称为:“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为构建二次电池新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国际电池材料学会理事会主席R. Brodd博士在发给吴锋教授的信函中指出:“2012年国际电池材料学会(IBA)理事会选定您作为2012年国际电池材料学会(IBA)科研成就奖的获奖者是基于您在新型二次电池和相关电池材料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些贡献已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赞赏……您所提出的基于多电子反应原理发展新型高容量电极材料的开创性思想十分重要,我相信这一新的思想将成为发展高比能电池的指导性原理。”

他的脚步并不止于此,在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资源化再生方面他也率领团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废旧二次电池日趋严重的回收压力和回收过程的二次污染问题,发明了将苹果酸、柠檬酸等对环境友好的天然有机酸和生物淋滤技术用于废旧电池材料回收和资源化再生的方法,探明了不同体系中Co和Li等金属离子的溶出机制,被意大利罗马高技术回收中心主任Toro评价为:“是一种经济、高效、无污染的回收技术” 。

上述“973”计划项目均在科技部组织的结题验收中被评为优秀。

多年的研究使他进一步认识到:只有立足我国的资源优势,创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绿色二次电池新体系,才能最终达到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创新能力,推动新兴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目的。他领导的973项目团队多年来在绿色二次电池的新体系构造原理、可控电池反应原理、现场谱学、电化学研究方法、电池系统安全设计、电池新材料设计方法和制备技术等研究中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我国绿色二次电池及其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TOP

返回列表